首頁 > 芙蓉國評論

芙蓉國評論丨讀懂紅色瀟湘初心使命,書寫建黨百年非凡夢想

來源:紅網 作者:劉昱 2021-05-31 19:58

傾聽歷史回響,追尋紅色記憶,感受奮進時代。5月31日上午,“在這里讀懂湖南人”——“在這里讀懂初心使命”網絡媒體革命老區(qū)湖南行活動在長沙縣許光達故居啟動。

中央省市主流媒體聚焦湖南,以讀懂紅色瀟湘初心使命為宗旨,以讀懂湖南人為契機,走進長沙縣實地探訪,用務實的腳力、明亮的眼力、睿智的腦力、深厚的筆力,講好紅色故事,傳播發(fā)展聲音。這是一次生動的黨史學習教育,也是一場在新時代里,新聞工作者積極使用融媒體手段,創(chuàng)新書寫建黨百年華章的實踐。

“欲知大事,必先為史?!比缃裾到h百年、“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jié)點,我們不能忘記走過的路,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tǒng)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黨史學習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我們新聞媒體身為黨的“喉舌”,更是肩負著講好紅色故事,傳播發(fā)展聲音的重任。

5月31日上午,“在這里讀懂湖南人”——“在這里讀懂初心使命”網絡媒體革命老區(qū)湖南行活動在長沙縣許光達故居啟動。

但若要講好紅色故事,把新聞寫在廣闊大地上、寫進群眾心坎里,需要腳踏實地。基于紅色基因,借助最新的融媒體技術,各大媒體靈活動腦使出了一套“深入紅址、以小見大、創(chuàng)新形式”的“組合拳”,為黨史學習教育能夠滿地開花獻力。

深入紅色舊址、聆聽發(fā)展聲音,把新聞寫在廣闊大地上,需要的是務實的態(tài)度與實地的考察。

此次網絡媒體革命老區(qū)湖南行活動將歷時7天時間,深入長沙、株洲、湘潭、益陽、郴州多地,親自體悟這片紅色瀟湘上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古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放在寫新聞報道上同樣適用。譬如,一篇報道想要講明秋收起義第一次打出“工農革命軍”旗幟的故事,文家市會師舊址是繞不開的地點;想要闡述中國革命道路的形成,井岡山更是必須踏足的地方。新聞工作者唯有真正走進紅色土地,才能寫出生動真摯的新聞。

感悟紅色信仰、捕捉生活細節(jié),把新聞寫進群眾心坎里,需要的是敏銳的觀察與大局的視野。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內的雕塑一景。

黨史學習教育是一個重大議題,新聞工作者應當用小故事反映大變化、小視角折射大時代,從基層群眾的生活出發(fā),去抓住時代脈搏。正如人民網開展的“親歷者說”專題報道,其中無論是內蒙古村民劉占洋因為脫貧攻堅過上了幸福日子的故事,還是湖南村民李常水在黨的指示下興辦水利事業(yè),如今發(fā)出“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的感嘆,都足以見得在黨的帶領下,人民的生活是越過越紅火,也恰恰是這樣接地氣的新聞更能觸動人心。

巧用融媒技術、實現(xiàn)“破圈”傳播,把新聞寫到時代浪潮處,需要的是創(chuàng)新的表達與多渠道共振。

如今是新媒體時代,人們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從以往的文字,逐漸轉變?yōu)榱藞D片、短視頻、H5等可視化方式,想讓黨史學習教育走進更多人的視野,必須創(chuàng)新報道形式。2019年刷屏朋友圈的新聞《我剛在復興大道70號遇見了你》,運用融媒體技術,將七十年來的風雨成就濃縮在了一張H5之中,既傳達了愛國情懷又增加了視聽表現(xiàn)力,無疑值得學習。當然,光有新形式還不夠,還得進一步打通傳播矩陣,從客戶端到短視頻全面覆蓋,創(chuàng)新表達的語態(tài),方能深入將黨史學習教育滲透進人民群眾的生活之中。

湖南是紅色熱土、英雄之地,新聞工作者走進實地探訪,不僅僅是為了講好紅色故事,更是要傳播發(fā)展聲音。如今湖南正在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zhàn)略,向現(xiàn)代化示范區(qū)奮力前進,新聞工作者主動承擔責任,把黨史學習教育的新聞寫在大地上、寫進人們心里,無疑將更好地為建黨百年營造良好氛圍,為湖南發(fā)展凝聚初心力量。


weixin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掃碼關注

官方新浪微博

掃碼關注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