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起往事,羅仲春一臉笑容。
1月22日,在新寧縣老年大學的第二門球場內,幾位老人正在切磋球技。場外站著一位老人,在為大家加油喝彩。他,就是羅仲春。
羅仲春,原籍安化,現任新寧縣老科協副會長。1957年,剛畢業(yè)的羅仲春本可留校任教,但他毅然向組織提出“給我十萬荒山,干一番綠色事業(yè)”的請求,從此扎根基層,在新寧這個第二故鄉(xiāng)一干就是60年。數十年來,他致力于新寧的林業(yè)發(fā)展和林農致富,曾先后擔任新寧縣萬峰林場副場長、場長,新寧縣林科所所長,新寧縣林業(yè)局副局長、總工程師等職。1988年晉升為高級工程師;2006年,被評為“湖南省十大老年科技精英”;2009年,被中國老科協評為“全國優(yōu)秀老科技工作者”;2010年,被新寧縣委、縣政府授予“崀山申遺先進工作者”稱號;2015年1月獲評湖南省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并被評為2004—2014年新寧縣老科協優(yōu)秀會員;2016年7月被評為新寧縣十佳優(yōu)秀共產黨員……他至今獲科研成果獎22項,尤其在銀杉的繁殖、珍稀樹種的引種馴化、新寧縣的植物多樣性考察、栽培鐵皮石斛等方面有精深研究。
退休后的羅仲春仍堅持為林業(yè)默默奉獻,帶動當地農民致富,促進全縣的林業(yè)發(fā)展,留下一串串閃光的足跡,譜寫了一曲無怨無悔的贊歌。
傾注心血 為崀山申遺提供科研報告
工作期間,他不斷深入深山考察,基本摸清了新寧縣高等植物的“家底”,也因而在退休后被新寧縣委縣政府聘任為崀山申世遺技術顧問。自此,在長達4年的時間里,他將自己的心血全部傾注到申遺工作中。期間,時年73歲的羅仲春還動員全家齊上陣參與到這項工作中,收集、拍攝植物照片1663張,其他生物照片1830張,編號植物特征簡介、照片說明達175萬字,編著了中國第一部丹霞地貌區(qū)生物多樣性圖譜,譜寫了一曲“全家八口助申遺”的動人篇章。
2008年至2009年,羅仲春先后3次全程陪同中外專家考察崀山。2009年4月至5月,正值崀山丹霞石壁上鮮花綻放的季節(jié),羅仲春向專家詳細介紹了崀山丹霞石壁上四季不同的景觀植物。因為對崀山植物多樣性了如指掌,專家組將修改崀山生物多樣性科考報告的重任也交給了他。通過羅仲春和專家組的共同努力,一部全面完整的《崀山生物多樣性考察研究報告》順利完工。
悉心指導 為林農提供科技致富技術
作為一名林業(yè)科技工作者、一名黨員領導干部,羅仲春心里始終裝著農民,他的目光永遠望向農村,他的腦海時刻想著林業(yè)。雖然退休多年,他仍經常深入農村,悉心指導,為科技富農竭智盡力。
他將林業(yè)科研成果應用于林區(qū)群眾致富,引導林農發(fā)展林業(yè)產業(yè)如南方紅豆杉、楠木、香榧、青錢柳、三尖杉、野生百合、七葉一支花等特色樹種并無償提供技術指導。自2008年開始,他著重開展了“鐵皮石斛的原生態(tài)栽培”研究,每天堅持做實驗,一天三次記錄鐵皮石斛的生長溫度和濕度,對幾萬個鐵皮石斛樣本進行物理因子分析研究,并堅持每天寫“鐵皮石斛日記”一篇。經過幾年的持續(xù)探索,“鐵皮石斛與銅皮(細莖)石斛森林立體原生態(tài)栽培實用技術研究”技術于2011年7月9日通過湖南省科技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其成果居國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2013年7月2日,羅仲春與家人共同出版了《鐵皮石斛原生態(tài)栽培技術》一書,其成果在全縣推廣。為使農民盡快致富,使產業(yè)順利發(fā)展,羅仲春經常親自上門免費為全縣鐵皮石斛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多年來從未間斷。
他時刻關心基層林農,把幾十年來從事林業(yè)的經驗,寫成了上百萬字的文章,大多關于林業(yè),包括寫給林農的科普手冊、寫給群眾的致富技術。多年來他共發(fā)表論文66篇,寫書4部。他的考察研究報告及生物多樣性圖譜等資料,為林業(yè)、農業(yè)、醫(yī)藥、旅游、園林等多學科提供重要了參考,為農民致富提供了更多的門類和技術。
工作是枯燥的,但羅仲春用持之以恒的精神,干出了非凡的業(yè)績;生活是普通的,但羅仲春用孜孜不倦的拼搏,留下了難忘的回憶;人生是平凡的,但羅仲春用默默無聞的奉獻,在群眾心里鑄就了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