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將研究進行到底 他找到關鍵易損件“長壽”秘訣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俞慧友 2022-07-28 15:15

中聯(lián)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行業(yè)首款國產化碳纖維臂架泵車

中聯(lián)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奮斗青年說】

◎本報記者 俞慧友

在位于湖南長沙的中聯(lián)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聯(lián)重科)工程機械“上新”單品中,有一款產品備受業(yè)界關注——以碳纖維材料為核心的新型結構泵車臂架。

該臂架能在空中靈活完成各類施工指令動作,同時大幅降低了工程機械領域碳纖維復合材料主承力結構件的價格成本。

它的研發(fā)與一名材料學博士研究生十年的成長密不可分。

從易損件不耐磨問題“下手”

2011年,從中南大學材料學專業(yè)畢業(yè)的博士劉延斌,成功入職中聯(lián)重科。彼時,他是該公司唯一做材料研究的博士,因而順理成章地被分入中聯(lián)重科中央研究院技術研究中心,從事行業(yè)基礎前沿共性關鍵技術研究。

當時的中央研究院技術研究中心從未開展過專門的材料研究?!拔ㄒ弧钡牟┦可龅搅恕翱瞻住钡难芯款I域。

劉延斌的“唯一”性,讓他被委以重任。他組建了材料技術研究團隊,建設了材料實驗室,突破了關鍵易損件不耐磨的技術瓶頸。

“說實話,當時關于干什么、怎么干,我也很懵。在調研和熟悉工程機械領域情況后,我選擇從泵送壓力超過17兆帕的混凝土輸送管不耐磨問題‘下手’?!眲⒀颖笳f。

以不懈努力啃下硬骨頭

易損件不耐磨問題是影響工程安全、質量和進度的“攔路虎”。

為啃下這塊硬骨頭,劉延斌精心挑選了部分關鍵易損件,開始研究讓它們“長壽”的秘訣。

劉延斌回憶,當時自己初出茅廬,既缺乏相關經驗,也找不到其他參考,唯有反復給自己心理暗示,一定要像待研發(fā)的這種材料一樣,“既耐磨又有韌勁”。

劉延斌和團隊成員沉下心,從研究易損件在使用過程中的磨損機理著手,慢慢摸清它們的“脾性”后,便開始有針對性地設計新材料配方、成型工藝,最終成功開發(fā)出新的耐磨復合材料,制作出耐磨損雙層復合管等關鍵易損件。

這些易損件的成功研制增強了劉延斌的信心。這一過程,也幫助他加深了對工程機械裝備的理解?!拔野l(fā)現,這些技術還能用于工程件臂架的承載結構件制造?!彼f。

這便是以碳纖維材料為核心的新型結構泵車臂架的“技術源頭”。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劉延斌和團隊制造出了碳纖維臂架,并成功解決了碳纖維復合材料“抗拉(伸)不抗壓(力)”的難題,建立了臂架異常損傷成套修復方法。他們制造出的碳纖維復合材料臂架,相對鋼材料臂架輕量化程度達35%。

經過十年磨礪,劉延斌也成為了中聯(lián)重科中央研究院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和建設機械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碳纖維復合材料在工程機械裝備領域的應用,還等待我們在下個十年、下下個十年來探索。我們會將碳纖維工程機械裝備研究進行到底。”劉延斌說。

weixin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掃碼關注

官方新浪微博

掃碼關注

官方抖音號